Mina Portfolio

專案背景:

類型:Web3 工具優化
原始開發者:區塊鏈工程師PY Chou  
此專案原為區塊鏈工程師PY Chou開發的ENS 用戶搜尋工具,功能簡易。 PY Chou反應整體介面風格太像 AI 生成畫面。因此我重新設計了(深色模式)視覺介面,並優化使用者體驗。

網站的實際用途:

開發者或使用者查地址歸屬:例如想知道這個 .eth 名稱是誰的。
交易或社交平台的驗證輔助:確認對方是不是假帳號(避免釣魚詐騙)。
區塊鏈愛好者工具:方便查 ENS 狀態或餘額。

目標使用者:

想查 .eth 名稱的開發者、投資者、NFT 玩家
對 ENS 有基本概念的一般使用者

使用情境:

使用者突然在推特看到一個「vitalik.eth」或「0xABCD...」,想知道這是誰、地址正不正確、錢包有沒有錢。
任務流程簡短,所以「搜尋速度」「資訊可讀性」「信任感」是三大關鍵。

優化視覺與使用者體驗

behance

1. 搜尋行為簡化 → 降低摩擦、提升任務完成率

讓使用者能直接按 Enter 搜尋、並自動清空輸入欄位,這就是在移除操作摩擦(Friction)。
使用者完成一件事越流暢,他越願意繼續使用系統。
在搜尋型產品裡,「多一步點擊」就足以讓部分使用者中途放棄。這一點,會直接反映在搜尋量與互動深度提升上,也就是早期轉換行為。

2.提升信任與專業感

因為太「AI 感」的畫面會讓人潛意識懷疑產品品質或安全性。
改成留白多的設計,會讓人看了舒適、更願意嘗試互動。
心理層面上,這能提升「感知可用性(Perceived Usability)」,而這在許多實驗裡都與轉換率正相關。

3.Fitts’s Law:目標明顯=操作更快

目標越顯眼、越容易被指向與點擊。如果漸層按鈕比不顯眼顏色的版本多出 0.3 秒被注意到,那轉換率提升就可能是實質的數據差異。 漸層跳色登入按鈕 = 提升可見性與行動導向,有機會提升轉換率。

behance

1. 即時資訊顯示 → 增強信任與決策效率

讓 ETH 餘額即時顯示對應台幣,這不只是方便,還是信任感設計(Trust Design)。
用戶不用再懷疑「這數字到底值多少」,心裡的阻力就降低。
換句話說,用戶更容易往下一步行動。
這是極典型的「降低認知負荷(Cognitive Load)」而提升轉換率的操作。

2.歷史紀錄功能 → 增加回訪率

這等於在設計黏著機制(Retention Loop)。
歷史紀錄不只方便重查,還讓人覺得這平台「記得他」。
一旦使用者有重訪理由,轉換率就不是短期衝刺,而是長期堆高。

改動綜合效果是——減少猶豫、增加信任、強化持續使用

這三個都是轉換率的推進器。
如果這是商業產品(例如 ENS 延期、購買或錢包登入等後續操作),這些改善確實能間接帶來轉換成長。
不過,真正的成效要靠後台數據(如完成搜尋數、回訪率、點擊登入率)驗證。
Redesign 版本透過互動流程與視覺層級的微調,讓整體介面更直覺、資訊更清晰,並強化使用者對產品的信任感。
搜尋流程變得更順暢,登入與互動行為也更具焦點導向。

開發流程

UIUX
UIUX
Code
原始專案